在钢结构工程质量检测中,超声波检测是评估焊接接头内部缺陷的主要方法。检测人员需依据相应标准对发现的缺陷进行等级评级,再对照验收标准判断缺陷等级是否超标。
目前对焊缝的验收标准较统一,根据《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》GB 50205规定:一级焊缝缺陷合格等级不低于Ⅱ级,二级焊缝缺陷合格等级不低于Ⅲ级。但是,对缺陷的等级评定业界存在多种不同的标准,且这些标准在评定方法上存在显著差异。
那么这种评定方法上的差异是否会导致评判结果出现重大分歧,甚至截然不同呢?本文将对三种常用评定标准进行比较,并通过9组缺陷的具体评级结果,展示其差异。
参考标准如下:
表1:简单列出了3个标准 评定线灵敏度、测长方法和评级的差异
表1:不同标准的差异 | |||
标准 | GB50661 | GB/T50621 | GB/T29712 |
评定线灵敏度 | H0-14dB | H0-16dB | 验收等级2级:H0-14dB 验收等级3级:H0-10dB |
测长方法 | 评定线绝对灵敏度法 | 主要为-6dB相对灵敏度法 | 评定线绝对灵敏度法 |
评级 | Ⅰ区缺陷为Ⅰ级, Ⅱ区缺陷根据指示长度评级, III区缺陷为Ⅳ级 | 根据显示长度与板厚的倍数关系确定验收等级 |
表2:列出了按照不同标准对9组缺陷的评级结果
表2:不同标准测出的指示长度和评定等级 | |||||||
序号 | 缺陷波幅(H0±dB) | GB50661 | GB/T50621 | GB/T29712 | |||
指示 长度 | 评定 等级 | 指示 长度 | 评定 等级 | 指示 长度 | 评定 等级 | ||
1 | H0-3dB | 14 | Ⅲ | 8 | Ⅳ | 12 | 3 |
2 | H0+3dB | 29 | Ⅳ | 20 | Ⅳ | 23 | 4 |
3 | H0-9dB | 9 | Ⅰ | 10 | Ⅰ | 9 | 2 |
4 | H0-1dB | 22 | Ⅳ | 11 | Ⅳ | 19 | 4 |
5 | H0+7dB | 23 | Ⅳ | 15 | Ⅳ | 21 | 4 |
6 | H0-7dB | 15 | Ⅰ | 13 | Ⅱ | 15 | 2 |
7 | H0-5dB | 20 | Ⅳ | 18 | Ⅳ | 17 | 3 |
8 | H0+4dB | 28 | Ⅳ | 21 | Ⅳ | 24 | 4 |
9 | H0+3dB | 13 | Ⅳ | 8 | Ⅳ | 10 | 3 |
注1:表中工件为板板对接焊缝,板厚均为20mm; 注2:GB/T29712没有验收等级4级,为方便对比,将超过验收等级3级的缺陷记为4级; 注3:表中缺陷不考虑其性质,只针对指示长度和波幅评级。 |
我们对表2进行分析,可以得出以下结论:
需要说明的是,由于条件限制,我们只选择了板厚20mm的一种规格试板,且评级时没有考虑累计长度等因素,所以上述结论并不严谨,仅供参考。
但它可以一定程度上说明,在钢结构焊缝内部缺陷超声检测中,评级标准选择的不同并不会造成严重的结果分歧,也不存在某个标准明显过松或过严的情况。希望本文能为有此担心的同学提供一些依据。